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牡丹区  > 正文

深耕校本阅读 润泽书香童年
——牡丹区实验小学“1+2+2”阅读教学模式获省级课题立项

作者: 张啸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5-06-20 09:26

image.png
书香浸润童年
image.png
讨论校报选稿
image.png
学习校报文章
image.png
阅读校本丛书

“唐朝时,吐蕃赞普松赞干布,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……”在牡丹区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的课堂上,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。班主任李娇阳正带领学生精读校本丛书《课文配套阅读》中的《聪明的使者》。这一教学场景,正是该校创新构建的“1+2+2”阅读教学模式历经多年实践探索的生动体现。

不久前,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2024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,牡丹区实验小学申报的《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“1+2+2”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》正式获批省级课题。这一成果,不仅是对学校多年来深耕阅读教学的肯定,更是对一种可复制、可推广的阅读新生态的权威认证。

破局:从课外补充到课堂革命,“1+2+2”模式的诞生

面对传统语文教学中“重知识轻能力、重课内轻课外”的普遍困境,牡丹区实验小学早在2013年便开始了课外阅读课内化。学校集结骨干教师,精心编写了《课文配套阅读》1-12分册。这套丛书以名家名篇为主,每学期一册约百篇文章,六年下来学生阅读量可达1200篇,奠定了海量阅读的基石。

“最初我们采用‘一篇课文配套4篇拓展文章’的模式,但主要作为课外补充,效果有限。”近日,校长王振中介绍道。随着国家统编教材的全面推行,2018年,该校锐意革新,对配套阅读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与课程化改造:4篇拓展选文,皆与统编教材文体一致,主题相同,选文紧扣语文要素进行关联拓展迁移,整合优化阅读资源。从每课4篇拓展文中,精选2篇进入课堂实施教学指导,另2篇作为课后延伸阅读材料,正式构建起“1+2+2”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框架,以达到“深阅读”“深思维”,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,建构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体系。

2019年,该模式进一步升级为“三位一体”阅读体系:精读课文学方法,略读配套选文练方法,课外自主阅读用方法,彻底打通了课内与课外、精读与泛读的壁垒,实现了学生从“被动接受”到“自主迁移”的能力跃升。

深耕:课堂重构与能力进阶,让阅读真实发生

“1+2+2”绝非简单的数字叠加,而是一场深刻的课堂革命。在牡丹区实验小学的语文课堂上,模式已形成清晰路径:为了系统、高效地使用《课文配套阅读》,牡丹区实验小学把紧扣统编教材特点的校本丛书《课文配套阅读》纳入课堂阅读教学,从每课拓展的4篇文章里面优中选优,挑选出2篇进入课堂教学,剩余2篇课下阅读,让阅读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解析,而是一场多维度的认知探究。

该校教师杨俊英坦言,在没有推行“1+2+2”阅读教学模式前,大部分教师只重视文本知识的积累,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方法、阅读技能的训练。“课内外联动、教与学共振”的“1+2+2”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行推动了学生从方法掌握到自主运用的能力进阶,也使教师从 “教教材”转向了“用教材教”的语文教学新范式。

该校通过“1+2+2”阅读教学模式,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,也极大提高了该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。在2024年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,该校教师刘博凭借对该模式系统深入的阐释与实践案例,一举斩获小学语文组一等奖。教学模式的创新,也催化了教师专业成长,一支理念新、能力强的语文骨干队伍已然成形。

书香浸润童年,阅读陪伴成长。学生在海量阅读中,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写作能力,学生在课内海量阅读的长期积累下,实现了高质量的写作表达,学校校报《百草园》大量涌现学生的优秀作品。

蝶变:书香浸润童年,读写之花绽放“百草园”

《记一场雪的抵达》,是该校即将小学毕业的刘怡然最近发表在校报《百草园》上的一篇文章。“投稿多次后,学生的文章终于在校报发表,让孩子在毕业前没有了遗憾。”班主任刘博欣慰地说。

校报《百草园》成为检验语文阅读教学成果的生动窗口。创刊于2012年的这份报纸,其“青青芳草地”栏目专门刊发学生作品。总编辑郭建伟见证了显著变化:“以前常为选稿发愁,现在佳作纷呈。有位毕业生甚至交给我一部近30页的小说手稿《蔷薇花开》,这就是广泛阅读激发的创作潜能。”

该校六年级五班的王雨晴是《百草园》的“金牌小作家”。她清晰地记得获得“书香少年”称号时的自豪:“当积攒了八枚阅读印章,获得了证书,我知道坚持的力量有多大。看到自己的文字在校报上发表,那份喜悦难以言表。”持续的阅读输入,使她不再畏惧写作,更在各类作文赛事中崭露头角。《百草园》已从一份校园报纸,升华为激励读写、见证成长的育人平台。

最是书香能致远。王振中表示,从一套校园读本的初心,到一项省级课题的担当,我们始终坚信:只有让阅读真正在课堂上扎根,在校园里生长,在童年时发展,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精神成长奠基。

牡丹区实验小学以“1+2+2”这把创新钥匙,打开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天地。当精读与泛读共振、课内与课外贯通、输入与输出循环,阅读不再是语文课的附属,而成为滋养核心素养的源头活水。随着省级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,这套根植于课堂实践的阅读模式,正以其扎实的成效与清晰的可操作性,为破解“如何让阅读真实发生”这一教育命题,贡献出极具启发性的基层智慧。

文/图 记者 张啸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